必威88官方网站
必威APP官方入口10年以上生产厂家
专业提供Betway必威手机版一站式解决方案
咨询热线
18888318839
0531-68826413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必威APP官方入口

TCL华星、京东方、天马等面板厂卡位MicroLED车载显示

TCL华星、京东方、天马等面板厂卡位MicroLED车载显示
在线咨询

      抬头显示(Head-up Display, HUD)技术能将信息投射于驾驶员视线前方,慢慢的变成了智能座舱重要的交互部件之一。随着座舱对更高亮度和更好对比度的需求增加,Micro LED在 HUD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,面板厂商也注意到这一市场机会,纷纷开展布局。

      HUD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,用于帮助飞行员在高速飞行或在作战时,无需低头查看仪表也能获取信息。上世纪80年代,这项技术被引入汽车领域,但是由于当时产品成熟度有限、制造成本比较高,HUD长时间内未能实现普及应用。

      近年来,随只能座舱和智能驾驶(ADAS)的发展,汽车需要显示的信息持续不断的增加,例如导航、车速、ADAS警报和娱乐信息等。传统中控屏已难以满足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需求,因此HUD成为获取关键信息、提升安全性的有效工具。

      HUD技术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,从传统C-HUD发展到W-HUD,并逐步向AR-HUD(扩增实境抬头显示)演进,并出现P-HUD(全景抬头显示)概念。然而,随着成像距离、视场角和现实融合度不断的提高,HUD对显示源亮度、对比度、透光率以及可靠性等要求也显著提高。

      传统DLP或LCoS方案在亮度上面临瓶颈,尤其是在大视场角(FOV)和长投影距离(VID)的AR-HUD上,亮度会被严重稀释。而P-HUD需要覆盖整个挡风玻璃,对“流明密度”(Luminance Density)的要求是指数级增长的。

      Micro LED的出现正逢其时。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,Micro LED具有高亮度、高对比、高透明度等特性,利用这些特性,Micro LED能结合透明显示器与车窗,也能通过AR-HUD或P-HUD的型态,在车用场景满足驾驶与乘客对于虚实资讯的整合。

      也正因如此,TCL华星、京东方、深天马、友达与群创等面板厂加快布局Micro LED HUD赛道,陆续推出新品与技术方案,一场围绕新型HUD车载显示技术的角逐由此展开。

      以TCL华星为例,早在2023年便推出10.25英寸LTPS Micro LED HUD车载显示,亮度为2万nits。2025年推出的14.3英寸超高亮Micro LED PHUD,通过融合Micro LED与LTPS技术优势,实现超高亮度、超高对比度、高色域,即使强光下也清晰可见。

      另值得一提的是,京东方这两款产品都是基于COG(玻璃基)技术。COG技术具有高可靠性、设计简洁、高像素密度、高透光率及高精度拼接等优势。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指出,AI赋能让Micro LED COG在汽车领域有更多应用可能,尤其是在HUD上,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厂商在今年已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反射式、透明直显式等技术方案。

      深天马同样采用玻璃基LTPS技术,其推出的8英寸IRIS HUD的Micro LED HUD产品峰值亮度超过1万nits,号称具有业界最高的167 PPI像素密度,能更清晰地投射行车关键信息。

      今年7月,深天马还成功点亮7英寸Micro LED车载标准品,该产品能适配HUD等场景。天马表示,本次点亮新品代表着其G3.5 Micro LED产线已实现全制程贯通,攻克背板驱动、巨量转移、检测修复等核心技术,实现芯片、封装、模组等全制程闭环,产能可快速爬坡。

      台系面板厂商方面,群创和友达的产品则更强调轻薄、设计灵活性和整合的用户体验。

      群创旗下CarUX推出的9.6英寸Micro LED AR反射HUD,基于全方位反射成像技术,可将导航、仪表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,适配HUD及AR-HUD应用。在优势上,Micro LED AR反射显示具有轻薄、节能和设计灵活性、定制化可能性高的特色。

      友达融合AI技术推出13英寸Micro LED抬头显示器,不但可以实现车载挡风玻璃的透明投影,还能够最终靠搭载自主光学波导技术的AR智能眼镜,将虚拟图像直接投射到镜片上。

      面板厂商积极布局Micro LED HUD,对于车载显示产业而言是好消息,为车载HUD系统提供了除TFT-LCD、DLP和LCoS等技术之外更优的技术选择。对于面板厂商而言,或许能抢占市场先机,提升竞争力,也反映出其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前瞻性判断。

      相较于竞争非常激烈、价格波动大的消费电子面板市场,车载显示对可靠性要求极高、认证周期长,一旦进入供应链,合作伙伴关系相对稳固,利润也相对丰厚。面板厂商在该领域的投入已获得丰厚回报,更需要守住市场份额。

      例如,今年上半年,深天马实现盈利收入174.75亿元,同比增长9.93%,包括车载显示在内的非消费类业务营收占比超五成,同比增长超26%,成为驱动公司盈利改善的核心动力。其车载显示业务整体营收同比增长约27%,相关这类的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76%。

      京东方精电是京东方集团的全球车载业务平台,今年上半年,其汽车显示屏业务实现盈利收入62.45亿港元,同比增加约9%,而在2024年,京东方精电整体营收约134.49亿港元,车载业务营收占比94%,同比增长25%。

      而TCL华星今年上半年车载销量同比增长61%,同样显示出在该领域强劲的增长态势。

      面对如此重要且快速地增长的市场,面板厂商必须“守”住阵地。随着HUD成为智能座舱标配,若不在AR-HUD等下一代技术上跟进,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将这块高价值市场拱手相让。因此,厂商依托现有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与车厂建立的长期客户关系,巩固车载显示护城河。

      面板行业的竞争格局正从传统的液晶显示(LCD)红海,加速向OLED、Mini LED、Micro LED等新技术迈进。在这个大趋势下,面板厂商迫切地需要摆脱传统业务的周期性束缚,实现向高的附加价值领域的战略转型,而Micro LED HUD赛道正提供了这一战略机遇。

      一是汽车供应链的深刻变革。在传统供应链中,面板厂、模组厂、系统集成商和整车厂各司其职,面板厂需通过Tier 1传递需求。然而,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的发展,催生了对大屏化、多屏化、更高含量显示技术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整车厂为了沟通效率的提升和减少相关成本的需求,开始尝试跳过Tier1直接和面板厂联系。

      二是面板厂自身的战略诉求。面对供应链的重塑,面板厂为了强化自身地位和提升竞争力,也在寻求“转身”为Tier 1的方式。要实现这一身份的转变,面板厂不能再局限于只提供显示面板,而必须转而提供集成度更高、附加值更高的系统级解决方案。

      在此趋势下,车载HUD,特别是基于Micro LED技术的HUD,便成为了面板厂商转型的关键点之一。Micro LED凭借高亮度、高对比度和高可靠性等特性,被视为AR-HUD乃至P-HUD的理想解决方案。TCL华星、京东方、深天马等厂商推出的高亮度、高像素密度产品,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直接回应。

      在推动产品创新的同时,面板厂也在加速产能布局。目前,TCL华星、京东方、深天马、群创、友达等厂商均已投入Micro LED相关生产线建设,为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奠定基础。

      面板厂商的积极布局,为车载HUD系统提供了除TFT-LCD、DLP和LCoS之外一个极具前景的新技术选择。然而,技术展示到真正“上车”仍面临严峻挑战。Micro LED产业自身的核心技术挑战,包括高昂的成本、巨量转移的良率以及红光效率等瓶颈,都有待跨越。

      未来,Micro LED HUD有望率先在高端车型上实现落地,再随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,逐步下探至中端市场。在这场角逐中,那些能够率先解决量因产难题、并成功深度绑定汽车生态链的面板厂商,或将赢得下一代座舱显示的竞争。

    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本文重点提及的两家关键厂商——TCL华星与京东方,将派遣核心技术专家到场分享最新成果与前瞻思考。届时,TCL华星LED显示研发总监陈麟将发表主题演讲《发挥技术创新优势,赋能MLED价值提升》;京东方晶芯科技部长高博则将带来《直显COG技术趋势概括》的深度解析。

      诚邀产业伙伴莅临交流,一同探讨Micro LED等自发光技术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机遇。(文:集邦Display Mia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